图1
图2
龙山文化的发源地即黄河下游的山东地区。东夷部族长期生活在山东泰山四周一带。东夷是尚鸟的氏族,以鸟为图腾,并以黑色为贵。龙山文化与大汶口文化陶器中的代表器皿陶鬶,状如鸟形,就是东夷部族鸟崇拜的实物明证。
这件黑陶鬶通高25厘米(图1),通体磨光,漆黑发亮,器型似鸟形状,轻巧规整,故也称为蛋壳黑陶。黑陶鬶的冲天流系鸟喙的写意,鸟喙两边各饰一鼓钉,似鸟的双眼,绳纹把手是鸟尾的转化,附加一周的堆纹属鸟翅的模拟,下承三袋足形象为三足鸟。黑陶鬶在流与袋足中间的腹部,由陶工贴上一长方形陶饼,并刻划一个大叉(图2)——笔者以为这一标识是数千年前先民留下的商标雏形。陶鬹是先民用来盛水煮水的器具,三个肥大的空心袋足,盛水可增加容量,并放置稳定不倒。
龙山文化是黄河下游泰沂山系周围发展起来,有着自己的起源、发展脉络的古代文化。1959年考古人员从津浦铁路复线工程施工工地(泰山脚下的大汶口镇),抢救性地发掘了墓葬133座,经考古断定,此系新石器时代氏族公共墓地。从出土黑陶器中的高柄镂空杯、鼎、豆、鬶等代表性器物来看,它与龙山文化的传承关系是一脉相承的。根据科学测定数据表明:大汶口文化约始于公元前4200年,在公元前2600年前后过渡为龙山文化,前后延续了1600年左右,山东龙山文化即由大汶口文化直接演化而来。
在整个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始终是一项重要的手工业。在技术上,它先后经历贴型、泥条盘筑及慢轮加工工艺,至龙山时代出现了快轮工艺,陶窑的工艺结构也得到改进,窑温可控到1000℃,并掌握了密封窑顶,采用烟熏进行渗碳法,从而使烧成的陶器呈漆黑色,这是窑炉工艺的一次革新,这项新工艺一直沿袭至中国制瓷业。龙山的陶工在快轮制坯中又做出弦纹、绳纹,镂雕或刻画出各种几何纹饰,表达了先民强烈的审美意识。
这件龙山黑陶鬶挺拔秀美,色黑似漆,熠熠发光,表面进行过抛光、打磨,胎体薄如蛋壳,质感细腻润泽,不愧为原始文化中的瑰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