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青花四方五供器
带箅子的八角深盘
“一把泥土创造了一个灿烂的文明,一块钴料描绘了大千世界”。日前,古代外销青花瓷器展在北京郭沫若纪念馆举办,这次展览会尝试了一种把“文物收藏、科学研究、展示教学、发展创新”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展览方式。
“这套五供器是我花了十多年从世界各地分别找到的,今天它们一家子在这里重新团圆了。两旁这对花觚是我在地球的另一边找到的。”文物科技鉴定专家关海森指着一排壮观的青花四方五供器,为观众讲述古代外销青花瓷是如何漂洋过海回国的。
几年前,关海森赴纽约参加“亚洲艺术节”,在曼哈顿一家古董店里发现了一对清代青花四方八仙人物花觚。它应该是一组,由一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觚组成。巧的是,关海森手里有一只香炉、一对烛台,器物尺寸、纹饰、青花的发色与老先生这对花觚完全一样,它们本来是一套完整的方形五供器(五件),是摆设在祠堂或庙宇里供奉神灵祖先的,可能是因为在祖产分家时拆散了。这对花觚流落到美国了,恰好被关海森遇到。
店主是一位年过九旬的犹太裔老先生,问过价格后,戴助听器的老先生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用笔在纸上写了六位数,还特意在数字前面加了个美元符号。关海森看了摇了摇头,也用笔在老先生的纸上还了个五位数。老先生看到他还的价格很不满意,直摇头。“这对瓷器您一定摆了好久了,除了我,其他人不会要它们的,如果今天不能按这个价卖给我,那您就再等几十年,等我儿子长大后来和您儿子或者跟您的孙子成交吧!”
老先生被他的这番话说懵了:“年轻人,我不明白你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关海森笑着回答:“先生,您的左手有几只手指头?”“五个。”老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它们原来也是五个在一起,现在您这里有两只,其他的三只在我的手里,只有五件东西摆在一起才是完整的”。关海森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里的香炉与烛台的图片展示给他看。
看到其他三件器物的图片,老先生眼睛一亮,但是盯着关海森写出的价格摇了摇头。见老先生仍然不同意,关海森笑着说:“老前辈,要不这样吧,如果肯出我给您的一样价格,我就把手里的这三件青花瓷送来,请看好是三件啊,比您的多一件呢!失散多年的一家人就可以团圆了。也许您等这三件器物比我找这两件花的时间更久!能看到它们重新团聚比看到钞票更令我开心。”听完关海森的这番话,老先生严肃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年轻人,你是一个真正喜欢古董的人,我同意把它们让给你,照你出的价格。但我有一个要求,您必须得答应我。”“我会尽力试试看,您的条件是什么?”关海森忐忑地问道。“你得陪我共进晚餐!”老先生幽默地回答。通过这一对花觚,关海森与这位老古董商成为了好朋友。
展览中,除了杯碟盘碗等实用器以外,还有瓶、罐、壶、花觚、人物瓷塑等陈设器,以及十多种专门为欧洲皇室或贵族定制的器皿。这些瓷器的器型和国内常见的传统样式大不相同,其中有一件青花六棱形器样式非常怪异,它的用途是什么,这让那些见多识广的博物馆的馆员们都争执得面红耳赤。
一只造型别致的军持壶,它整体看来像一个大花瓶,但旁边却侧出一支壶嘴,在流的前端部分被设计成了球形。一般来说,用壶在倒水的时候,它的嘴越细长,水的射程越远,这种“葫芦嘴”的做法,可以减缓水流的速度而不易喷溅到使用者的衣服上。敞口花瓶的长脖颈正好可用一只手来持握。军持的样式源于古印度修行者用来盛水的容器。这种青花瓷军持壶后来随着古代陶瓷贸易流传到世界各地,而恰恰在中国不太常见。
一件既像盘又像盆的八角容器更加怪异。在它的内侧腰部有一圈台阶,正好在台阶上搁置一块带有许多小孔的箅形瓷板,它的用途引起很多观众的好奇。有人说它是喝工夫茶的茶海,也有说它是保温器,有人说它是医疗行业消毒容器,甚至还有人说它是用来养宠物的……各种奇思妙想在这些古代外国定制的青花瓷上层出不穷。
关海森为了研究这件器物的用途查阅了许多资料,在欧美一些著名的博物馆里也有相同的器物,但对其用途介绍较少。恰好有几位欧洲藏家来看展览,他们当场给出了一致的解释,这是欧洲贵族盛放烤火鸡、烤鹿等的容器,滚烫肉食上渗出的油脂可以通过瓷板上的小孔渗漏到下面的深盘里。关海森笑着说,面对面的交流有时要比钻到书本里查资料离答案更近。
景德镇硬质青花瓷于元早期开始烧制,中晚期已趋于成熟,一经诞生,就成为世界各国的皇家、贵族彰显尊贵地位、身份的奢侈品。从元代开始,西亚、欧洲各国开始大量购买青花瓷。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将一部分瓷器带到国外。相比金属和陶制器皿,青花瓷不仅容易清洗,而且外观精美。欧洲贵族已不满足被动接受,要求定制更符合自己生活习惯的瓷器,于是便请景德镇的瓷匠依样加工。这也是外销瓷中有很多造型和纹饰充满异域风情的原因。
一个带有贝壳的花瓶静静地立在展柜里,透蓝的花纹舒张开来,带着一股神秘的色彩。关海森介绍说,这是从海里打捞上来的瓷器,属于“海捞瓷”。工业革命以前,各国的贸易往来大多通过海上运输完成,外销瓷也不例外。由于当时航海技术的限制,很多船只在海上遇难,船载的瓷器沉入海底,等到这些瓷器被打捞上来时,上面便有了贝壳,大海的印记让青花又多了故事。
今天,越来越多精美的外销瓷以各种方式回流到它们的出生地——中国。青花瓷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上担当了“外交瓷”的角色,它成为西方乃至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