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
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青花瓷仍是当时景德镇瓷器的主流产品,官窑青花和民窑青花的烧造量都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遗留下来的传世品,也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乾隆时国内陶瓷市场广大,据文献记载,清代早中期内销情形为"利通十数省,四方商贾、贩瓷者萃集于斯"。景德镇外销瓷自康熙中期开始兴盛,至乾隆时最盛。北京翰海专家团走进安徽古钰斋,为广大藏友的藏品进行掌眼品鉴、保驾护航,并与广大藏友面对面交流收藏技巧与经验,更多资讯《1 8 2 1 4 7 3 0 7 5 3徐经理》 (认可亦可推荐上拍国内一线拍行,诚信合作,非诚勿扰)
乾隆朝青花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典型乾隆器,一类是乾隆仿古器。典型乾隆器生产量极大,是当时社会大众生活用瓷、陈设用瓷、外销出口瓷的主体。其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么严格,但产量却远大于雍正朝。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袭前朝,仿的最多的是 明宣德青花瓷。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精瓷与粗瓷的差别很大。
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如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胭脂彩、青花油红、青花斗彩、青花粉彩加金、青花描金、青花釉里红、黄地青花、哥釉青花、天蓝地青花、冬青釉青花、豆青地青花、哥釉青花加紫、冬青釉青花加紫、米色釉青花、蓝地青花加紫、蓝地白花、洒蓝地开光青花、仿木纹青花等。其中青花红彩、青花加紫、青花釉里红这三个品种较多。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胎土淘洗精细,在中小器物的胎骨中找不到未粉碎的瓷石颗粒。胎骨洁白致密,胎釉交界处无 火石红。胎壁比雍正青花略厚。
中高档瓷釉色白中泛青,气泡细小,釉面光洁莹润,也有一些制作不够成功的作品,釉呈浆白和灰青色。有部分官窑和民窑瓷器 圈足上涂抹一层 护胎釉,多数呈黑色,也有酱色、褐色等。乾隆以后圈足上涂抹护胎釉的现象就比较少见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官窑和民窑中高档瓷器的圈足有多种,一般而言,盘碗仍采用滚圆的 泥鳅背圈足,但不再像雍正朝圈足着地面小,而是略有一个比较宽的着地面;瓶尊类器物圈足有一个明显的着地面,平面两边经打磨,呈一个无棱角的倒梯形;坛罐类器物圈足呈倒梯形,打磨粗糙。
乾隆青花在清代素以"稳定、浑厚、沉着"而著称,使用国产青料绘制。早期发色与雍正青花差别不大,略见晕散,但比雍正时期稳定;中期呈色稳定明快,为纯蓝色;后期呈色较为厚重沉闷,无明快清丽之感。乾隆青花也有一些淡描以及浆胎青花,但数量不多。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乾隆仿明代瓷中在青料上与真品有着明显的区别。明万历以前的青花中有有黑褐色斑点,特别是使用" 苏麻离青"料绘画的青花瓷,黑褐色斑点深入胎骨,大小不等,这是因为青料中含有大量的氧化铁而形成的。明万历以后发明了火烤法,能够把氧化铁从青料中分离出去,故中高档瓷中不见黑褐色斑点。雍正、乾隆时期仿明 永宣青花氛围较浓,把永宣青花中的黑褐色斑点也认为是美的特征而予以模仿,其办法就是在认为该有斑点的地方使用青料重笔点染。永宣青花斑点与雍、乾青花斑点有着不同特征。永宣青花斑点成黑褐色,大小不一呈不规则状,而雍、乾青花斑点呈藏青色,大小一致且分布非常有规律。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常见的纹饰有:缠枝莲、云龙、八宝、荷莲、三果图、勾莲、折枝莲、把莲、缠枝牡丹、折枝桃、四季花卉、花蝶、花果、海石榴、九桃、云蝠、宝相花、朵花"寿"字、鱼藻、菊花蝴蝶、竹石、桃蝠、蕉叶、松竹梅、博古、梵文、诗句、过枝梅、鹊梅、鹭莲、芦雁、狮球纹、团鹤、穿花龙、穿花凤、穿花龙凤、松鼠葡萄纹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