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蚰龙耳圈足炉,明,高8.6cm,口径14cm,清宫旧藏
铜炉圆形,形近于簋。平口外侈,收颈,鼓腹下垂,圈足外撇。双环耳起自颈部,收于腹鼓处。器外底饰凸雕双龙纹,二龙逶迤团成一圆,圆心有减地阳文4字楷书:“内坛郊社”。
此炉形制规整,线条顺畅,小巧中透出大气。平口厚实,双耳古拙。虽然使用痕迹明显,皮壳却毫发未损。清代宫藏宣铜器中也有在器底款识外围绕二龙的类似图案,但龙的形象不太相同,刻画也粗细有别。此炉外底龙纹雄劲有力,龙发从两角间前耸,呈怒发冲冠状,龙张口,龙眉向上,细脖,其特征属比较典型的明代龙纹。2010年,耿宝昌先生鉴定此炉为明代器。
铜冲耳乳足炉,明,高22.2cm,口径14.2cm,清宫旧藏
铜炉圆形。口沿略外侈,收颈,鼓腹,三乳足。口沿上左右两边起冲耳。盖鎏金,盖钮顶端镂空寿字,钮盖间饰俯仰莲瓣纹,钮身和盖面饰镂空宝相花,盖外沿饰一周回纹。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炉皮色老,器表有铸后的流动痕迹。附有配件炉瓦、锡质拔火套和鎏金铜盖。一般来说,香炉还有一些配件,除上述的炉瓦、拔火罐分别起到隔火和助火的作用。有些香炉还另配有香铲、香箸、香瓶及香盒等。
铜冲耳乳足炉,明,高11.2cm,口径14.3cm
铜炉口外侈,收颈,鼓腹,下腹圜收,三乳足渐起自器外底。口沿上左右各立一冲天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此炉秀雅古朴,经长年累积,包浆极厚实坚固。无丝毫浇铸范缝与焊疤,应是以古老的失蜡法铸造。
该器款识在法度谨严中见自然,通过与我院所藏沈度《敬斋箴册》辑字比较,结字用笔颇有其神韵。
铜冲耳乳足炉,明,高6.7cm,口径10.6cm,清宫旧藏
铜炉圆形,器表略呈黑漆色。唇边外侈,收颈,鼓腹,下腹圜收,三乳足。口沿上左右两边起冲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附云足铜座。
宣德炉的造型多达数十种,其蓝本多源自古代青铜器或瓷器。如宣德炉中最常见的“冲耳乳足炉”之原型即宋瓷中的“哥窑双耳三足小炉”等。此炉1977年经杨伯达先生鉴定为崇祯年仿。
铜蚰龙耳圈足炉,清乾隆,高9.2cm,口径13.7cm,清宫旧藏
铜炉圆形,似簋。平口外侈,收颈,鼓腹下垂,圈足外撇。双环耳起自颈部,收于腹鼓处。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清乾隆年制”。
炉造型规整,线条顺畅,小巧中透出大气,古意盎然。此炉经反复冶炼,质地细腻,由于从未过用,皮壳至今丝毫未损。
铜冲耳乳足炉,清嘉庆,高18cm,口径22.5cm,足高3.2cm,耳高5cm,清宫旧藏
铜炉圆鼎式,直口,收颈,鼓腹,腹圜收,三乳足渐起自器外底,口沿上左右各立一冲天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明宣德年制”。附黄条:“嘉庆四年正月初六日收梁进忠交古铜炉一件。”原配铜座。
黄条即过去宫廷里系在器物上的黄色纸条,通常记载该物件的来源、安置地点等,往往能给旧藏文物一个较明确的身份。以宣铜器的黄条内容来看,嘉庆朝收进宫中的宣铜器较多,如:“嘉庆十年十二月初四日收”、“嘉慶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收铜炉一件,寿意。”等等。需要注意的是,黄条反映的不是铸造内容,而是“收进”,所以在断代上不能把黄条与实物归属于同一时期,而只能说明实物至少不晚于黄条时期,此为其一例。
铜戟耳圈足炉,清康熙,高7.5cm,口径10cm,清宫旧藏
铜炉盏式,鼓腹,口略外倾,圈足内缩。腹左右各饰一戟耳,亦似抽象夔形。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康熙年制”款。
此炉为典型的康熙官方制器风格,可作清代宣铜器的断代标准。流传下来的旧藏宣铜炉,凡盏式造型的多配戟耳或狮耳。据《宣德彝器图谱》所载图式及相关资料,戟耳炉又分为渗金装饰、戟耳鎏金和无金饰三种类型,本器仿制的即为最后一种。
铜冲耳乳足炉,清雍正,高8.5cm,口径11.9cm,清宫旧藏
铜炉圆鼎式。直口,颈略收,鼓腹下垂,腹圜收,三乳足渐起自器外底。口沿上左右各立一冲天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清雍正朝一度实行禁铜政策。但宫廷内宣铜器的制造却没有停止,雍正帝还亲自过问,并修改样式。如《雍正四年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雍正四年八月初八日铜作,郎中海望持出铜双螭耳罐一件。奉旨:照此罐款式做宣铜的二件、银的二件,螭耳改夔龙式,钦此。于十二月初三日做得银罐二件,……初四日做得宣铜罐二件……。”
铜蚰龙耳圈足炉,清雍正,高5.1cm,口径13.5cm,清宫旧藏
铜炉簋形,直口,颈略收,鼓腹下垂,腹圜收,圈足。双耳为抽象的蚰龙造型。皮壳颜色均匀漂亮。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此炉造型虽然是宣铜器中最为常见者,但又显出与众不同。除皮壳手感细糯外,其款识为正宗的铸款,笔画转折分明,细挺匀整,布局法度谨严,可作为判断雍正宣铜器铸款的参考标准。
铜桥耳乳足炉,清乾隆,高8.3cm,口径14.1cm,清宫旧藏
铜炉圆形,似鼎。口唇圆润,略外侈,收颈,鼓腹,三乳足。器外底有减地阳文3行6字楷书:“大清乾隆年制”。
此炉造型敦厚,铜质细腻。底部款识极精致。世上流传并有国朝年号款的乾隆器物其款识分为两种:一是双龙环绕的篆书款“乾隆年制”,二是楷书款“大清乾隆年制”,而清宫旧藏宣铜器中所见款识只有后一种。
宣德款栗褐色铜炉,清代仿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