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明清官窑瓷器收藏大行,却不得不提一个外国人——大维德爵士,是不是略显尴尬,没错就是这么尴尬,出生在孟买,生活在伦敦的大维德爵士却与中国瓷器结下了不解之缘。
故事是这样的:
大维德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父亲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还是印度银行的创始人,因此从小衣食无忧。
一提富二代,难免会让人贴上纸醉金迷,骄奢淫逸的标签,但大维德不是,他痴迷于收藏,成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收藏家。
清雍正 粉彩花鸟扁壶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反正大维德爵士与中国瓷器就是因为一次偶然的邂逅,从此不能自拔。
有一天,大维德爵士和夫人去拜访朋友,看见朋友家的壁炉上放着一个中国瓷瓶,就拿起来仔细观摩,一看竟然就爱不释手了,便慢慢地开始了解瓷器,并往返于伦敦的几家古董商店。
元代 青花釉里红镂雕大罐
到了1923年,31岁时,沉迷于收藏的大维德爵士就已经在收藏界小有名气了。
对于中国瓷器的深爱,他也是从未消减。为了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国瓷器,1924年,他终于踏上了爱的旅途——中国。
不懂中文怎么深入了解喜欢的中国瓷器?大维德爵士为了这次中国之旅,可是卯足了劲学习中文,在他去中国之前,就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汉语阅读了。
对中国瓷器如此痴迷,当然到中国之后便更加疯狂起来。
明宣德 黄地青花四果石榴花盘
1925年,大维德爵士应邀协助设计一个在紫禁城内举办的宫廷艺术珍宝展。
当看到故宫清宫瓷器时,大维德士彻底为之倾倒,不仅自费赞助了这个展览的部分装置费用,并出版了图录,使展览获得巨大成功。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当然不是,更疯狂的在后面。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回到伦敦后,他立下了雄心壮志,要建立一个以紫禁城的皇家珍藏为标准的中国艺术品收藏!
也许很多人听听也就算了,要想收藏大清珍品简直是天方夜谭。
一来,他根本不是很了解中国文化艺术,要想收藏珍品,光靠一双慧眼是不够的;
二来,纵使家财万贯,要想做跨境交易,那也不是件易事,况且这还是跟皇亲国戚打交道。
不过,梦想还是要有的,因为大维德爵士还真实现了这个梦想。
元至正十一年 至正型青花龙纹大瓶
1927-1928年大维德爵士又回到北京,这时,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使大维德爵士感到了命运之神的召唤。
当时,满清王朝崩塌后的混乱时期,许多宫廷珍宝流散到了市面上,传说慈禧太后在1901年出宫时,将一批内府秘藏珍宝抵押给了北京的盐业银行,大维德爵士得知后,冒着别人都不敢冒的风险,买到了40多件瓷器珍品。
定窑刻花大梅瓶
这批标志着一个西方最伟大的私人收藏从此诞生,之后这批艺术珍宝被迅速分三次运出,抵达伦敦。
在1930-1931年之间,他又把握了千载难逢的乱世商机,继续协助清宫清点、组织和举办各种皇家珍宝艺术展览,并通过各个渠道,收集了一批珍贵无比的陶瓷精品,使他成为西方世界收藏中国陶瓷的第一人。
大维德爵士收藏中国陶瓷堪称西方最顶级的私人珍藏,代表了最高的艺术水平和鉴赏品味,琳琅满目,比肩两座故宫珍藏。
龙泉青釉有盖执壶
但是与绝大部分西方收藏家不同,大维德爵士拥有一种中国古典文人学者特有的艺术情怀,正是这种情怀,造就了大维德爵士不凡的艺术眼光和品味。
也正是这种情怀,让晚年的大维德爵士竟然毫无保留的向世人展示他收藏,把毕生心血换来成果捐赠给了伦敦大学。
但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中国藏品都被流落在异国。
耀州窑刻花大盒
下面欣赏一组大维德金会收藏的中国瓷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