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博物院中,
有这样一件文物,
呈长方形,厚度仅1毫米,
上面錾刻有63个字。
这看似平常的一块金片儿却与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武则天有着密切的关系。
并且是现存唯一的属于武则天的文物!
1
1982年5月,登封县农民屈西怀上中岳嵩山采药时,在中岳嵩山峻极峰的石缝中发现了这块金简片。
他最初以为就是一张包果子或点心的黄纸片儿。
因为,这种荧光闪闪的“镀金”纸片儿包裹点心在当时流行。
之后,他发现不是纸片儿,又把它当成铜片儿。后来,村里人告诉他,这可能是一件文物。
屈西怀在嵩山上意外发现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后,引来文物贩子抢购,据悉出价从最初一千到最后十万元。
屈西怀意识到这可能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最后将这块金属片交到了当地的文物部门。
2
果然,这还真不是一般的金片儿。
因为它是武则天命人投递的金简,一件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那么为金简为何会在此地呢?
据记载,中国古时历代皇帝为永保江山和个人平安,都曾亲率大臣到祖国名山大川,筑坛焚香,祷告上苍,向天地诸神祈祷平安。
并将写好或刻好表明心迹的简策(册),埋到土内或投入土中,这就是古代帝王的封禅(shan)活动。
▲武则天
唐代道教兴盛,武则天虽然倡佛,但也对道教诸多利用,先后为自己加尊号。
在天册万岁二年甲申,武则天封禅嵩山,在嵩山南侧举行柴燎仪式,然后登上嵩山,在祭坛举行仪式,封埋玉册。
▲ 武则天陵墓
此后,她多次来到嵩山沟通上界,祈求平安,阐发政治理想。
而此金简就是武则天在封禅之后祭祀命人所投下。
3
金简为长方形,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不足0.1厘米,重228.5克,黄金纯度在96%以上。
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遒美健秀的小楷,刻工高超,笔意表达得很到位。
“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庚子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这“上”是指女皇武则天了,“圀”则通“国”字,“曌”是武则天的名字。
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官”,“九府”泛指各方神仙洞府,并有“太岁庚子(700年)七月甲寅”纪年。
所以专家认为,这是武则天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七月七日来嵩山祈福,遣道士胡超向诸神投简。
▲武则天陵墓无字碑
有人说,武则天为了掌握权力,连自己子女也牺牲,她晚年也感到罪孽深重,怕自己不能升天,要下地狱,她听说,做一块金简,把自己的罪过刻在金简上,埋在嵩山,就可以除去罪孽。金简上的文字有人解释为是武则天拜谒中岳嵩山入门的"名片",即古代所谓的"入门投刺"。
4
这金简目前藏河南博物馆,由于武则天的墓穴至今仍未打开,所以这是现存惟一一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
另外,作为大周皇帝武则天金简,这在我国是首次发现,独一无二。
▲“崇宁四年”赵佶投龙玉简
因为我国过去曾发现过帝王封禅祭祀祖国名山大川的玉简和银简,但金简的发现却为首次。
那么为何武则天偏偏用“金”,留下独一无二的金简?
▲金耳坠
1977年 北京平谷县刘家河商墓出土
▲金笄
1977年 北京平谷县刘家河商墓出土
从考古学上看,金制器物在商代之前已经出现。
至少在汉武帝时,金制器物已与延年益寿、封禅成仙连在一起,被赋予神秘的宗教色彩。
▲唐代金杯
这一思想,在唐代被发扬光大。
唐太宗、唐高宗等,不但使用金属器物,还都“素饵黄金”,服食金丹(仙丹)。
至武则天,其风更烈。
由此可见,用金简承载“好乐真道,长生神仙”,符合她一生所为,也符合当时神秘神圣的宗教诉求。
河南博物院在2008年的时候,曾用现代的科学仪器对武则天金简进行了一个全面的“体检”,发现其成分包含金和银,比例为9:1。
可见当时唐朝宫廷对金子的加工工艺非常高超,从制作的精良上也可以看出,武则天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
它的发现为研究武则天在嵩山的活动提供了实物资料,也为了解唐代的历史风貌和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生平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