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作为中华民族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当今多元化的艺术品市场中,佛教艺术品已渐渐成为人们艺术投资的新宠,这也致使国内外各大拍卖行佛教艺术品成交价屡创新高,特别是近一两年来,艺术品市场对佛教艺术品尤为重视,各大拍卖会都会配置一定数量的佛教艺术品作为精品拍品,甚至开设佛教艺术品专场,其已成为大型拍卖行春秋两拍的“标配”。
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佛像艺术亦随之传来。最早期的佛造像多见于石雕石刻,随着佛教的兴盛,青铜佛像、鎏金佛像等开始出现。佛像,是佛陀塑像的简称,由于形相皆以释尊为主体,所以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理想特征,佛像是造像数量最多的一类。包括释迦牟尼佛、强巴佛、无量寿佛等等。菩萨造像在佛教造像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观音、文殊、普贤、地藏菩萨,各尊佛像的形体、容貌和姿仪皆祥和、宁静、端祥、庄严。
铜佛像是指用铜或青铜铸造的佛像,这类佛像中有相当部分表面鎏金,故又称“金铜佛像”,中国目前存世的最早的金铜佛像是三国时期。按照制作材质的不同一般分为:铜佛像、金佛、石材佛像、玉佛、玻璃钢佛像、树脂佛像、脱胎佛像、木雕佛像等等,较为盛行的且保存时间持久的是金铜佛像。作为佛教器物,佛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一尊制作精美、纹饰绚丽的佛造像还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历朝历代的鎏金佛像又有各自不同的造型、工艺特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研究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明释迦摩尼青铜佛造像
近期明盛艺术有幸在山东藏家孙女士处征集到一尊“明释迦摩尼青铜佛造像”,此尊佛像螺发规整,肉髻圆凸,宝珠顶严,大耳垂肩,双目直视前方,额际高广,仪态庄严,眉弯与鼻胫相连。俊朗的容颜具有尼泊尔造像特征,尤其是佛陀的神态,慈祥大睿,体现出智善合一的佛性。腰身比例较长,给人以挺拔之感。身着袒右式袈裟,仍是不重衣纹刻划而使肢体突显的萨尔那特样式,仅在衣缘錾刻双行边际线,其间刻饰芥子纹。右掌自然下垂,左掌托钵,双腿结全跏趺坐,为释迦牟尼成道的标准像。仰覆式莲花座,上沿饰连珠纹,莲花瓣宽大饱满,排列规整,做工精细,时代特征鲜明。
明释迦摩尼青铜佛造像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是智慧和善的化身。中国人大部分都有佛、道、儒情结,相信因果轮回,人心向善。其受众面尤其宽,收藏佛像的人甚多。孙女士这尊“明代释迦摩尼青铜佛造像”,整像工艺精湛,制作考究,展现出雄壮的雕塑之美,为明代青铜佛造像中的上乘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收藏投资价值,这尊精品佛造一经面世必将成为藏家竞相追求的对象。欢迎各位收藏家莅临鉴赏156378-47680!
金铜佛像市场行情分析
文化内涵令佛像价值放大
相对于其它艺术品,佛像之于藏家的意义,还被赋予了宗教、文化等更多的特殊内涵。一位评论人士就曾说过:“许多高古佛像精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这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当代艺术难以企及的。早期的佛像作品能更好地呈现出宗教深层次的精神内涵,更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人们在经过内心挣扎后,爆发出的令人震撼的力量。”正因如此,海外佛像艺术品的研究远早于国内,多年以来佛像市场也比内地成熟,因为国外的藏家更注重佛像深远的宗教精神内涵。如今在佛像艺术品的成交排行榜上,稳居第一、二把交椅的佛像,都是在香港拍卖行拍出的。
2006年10月,内地收藏家蔡铭超在香港以1.166亿港元的价格,将“明永乐鎏金铜释迦牟尼坐像”成功拍下,创下当时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的最高纪录,这也打开了佛造像的中国市场,以后几年屡有高价佛像成交。在2015香港春拍“观佛三昧——中国佛教艺术”专场中,一尊制作于明代年间的鎏金铜无量寿佛以2200万港元落槌,以2588万港元成交,相当于估价的两倍。据悉,此尊佛像曾于2000年3月从纽约苏富比200万港元拍出,十年间涨了近13倍。2017年9月17号香港皇室贵族秋拍一尊铜鎏金释迦摩尼佛像以6000万元成交,冠绝全场。同年10月3号法国邦瀚斯一尊十一世纪索纳理库基哈尔佛像以2190万元成交。这也可以看出目前佛像市场一片大好。
目前市场上的佛教艺术品以佛像、唐卡、法器三大类为主。佛像作为主流,是艺术品市场重点关注艺术的对象,有学者分析,尽管近年来佛像价格已出现了较大涨幅,但与书画、瓷器、玉器等相比,佛像艺术品还属于未暴涨的收藏品,其价格也还远远没有到位,可以预料的是,随着本地藏家对佛像文化内涵和蕴涵价值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拍卖行对珍贵明清佛像的征集力度加大,佛像收藏还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有望成为下一个引人瞩目收藏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