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粉釉瓶
淡粉釉瓶,高 19.5 cm,口径 2.2 cm,足径 6.7 cm。
瓶口内敛,口形如蒜头,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微外撇。通体施淡粉色釉,属低温金红釉。瓶里及底均施白釉。底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胎质洁白细润,造型秀美,釉色均匀纯正,淡粉色如三月桃花,淡雅宜人。金红釉瓷器为雍正时创烧,在官窑传世品中亦很罕见。此瓶是典型的雍正官窑制品,为传世之珍。
粉彩勾莲纹天球瓶
粉彩勾莲纹天球瓶,清乾隆,高 29 cm,口径 5.8 cm,足径 8.7 cm。瓶直口,长颈,球形腹,圈足。
全器施粉彩纹饰。口沿下为黄地松石色云头纹,颈部和腹部均以粉色地粉彩绘制,主题纹饰为勾莲纹,莲花枝叶舒展,枝茎和花朵以绿、白、红、蓝、黄等各种色彩间绘。近底部绘莲瓣纹。器里及足底均为松石绿釉。足内书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此器仿明代宣德瓷器造型,器形规整,纹饰构图疏朗有致,色彩明艳,为典型的宫廷陈设用瓷。
粉彩花蝶纹扇式盆
粉彩花蝶纹扇式盆,清光绪,高 4.5 cm,口长 11.5 cm、宽 25 cm,足径 10.5 cm×21 cm。
盆呈扇式,斜壁,下承 6 云头足。外底红彩书“永庆长春” 4 字楷书款。盆里施淡蓝釉,外壁粉彩绘桃树、蝴蝶纹。口沿下方红彩书“大雅斋” 3 字楷书款和“天地一家春” 5 字篆书款。
胭脂红釉盘
胭脂红釉盘,清雍正,高 2.9 cm,口径 15 cm,足径 9.3 cm。
盘敞口,弧壁,圈足。盘内及足内均施白釉,外壁施胭脂红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圈。
胭脂红釉创烧于清康熙末年,雍正、乾隆、嘉庆、光绪等朝均有烧造,其中以雍正朝产量最大,质量最精。它是一种以微量金(Au)作着色剂、在炉内经800 ℃左右焙烧而成的低温红釉。
由于这种红料是从欧洲转入,故被称为“洋金红”或“西洋红”,而西方多称之为“蔷薇红”、“玫瑰红”。又由于这种红釉颇如妇女化妆用的胭脂之色,故又名“胭脂红”。胭脂红釉的呈色有深、浅之分,深者称“胭脂紫”,浅者称“胭脂水”,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
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所撰《陶成纪事》中记载当时岁例贡御的57种釉、彩瓷器中即有“西洋红色器皿”。从传世品看,雍正朝胭脂红釉瓷器造型有瓶、罐、盘、碗、杯、碟等,均胎体轻薄,玲珑俊秀,多数为内白釉,外胭脂红釉,极少数为内外均施胭脂红釉。
胭脂水釉小碗
胭脂水釉小碗,高 4.8 cm,口径 9.5 cm,足径 3.6 cm。
瓶撇口,弧壁,圈足。里施白釉,外壁施胭脂水釉。胎体极薄,造型曲线十分优美。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呈粉红色的胭脂水釉匀净光洁,在细白的底釉映衬下,更显娇丽。此碗制作过程是先烧出精致的白瓷小碗,然后采用喷釉的方法将釉浆均匀地喷射其上,再入低温小炉在800 ℃的温度下烧成,属于清代稀有的色釉品种之一。
胭脂水釉主要用于小件器,如小碗、小瓶、小高足杯、菊瓣盘等,是清代康熙年间新创的品种,雍正时期烧造得最为精致,乾隆朝之后直到晚清都在烧制,只是呈色越来越差。此小碗造型优雅,小巧玲珑,其底釉极白,胭脂水釉粉嫩娇艳,代表了清代这一品种的最高成就。
紫色描金粉蜡笺
紫色描金粉蜡笺,清乾隆,长192.7cm,宽95.5cm。清宫旧藏。
此品为清宫御用纸笺,紫色,属粉蜡笺。一面绘描金缠枝莲纹,另一面则洒金片,两面都可以书写作画,也可以用于多层揭裱。其制作方法一般有二。其一为:先于纸的表面涂以色粉着色,再加蜡砑光,在纸面压制光滑之后再绘制图案。其二为:将蜡砑光之后,把色粉涂施于蜡纸之上,用此法纸张更易于着墨。此笺制作精致,为乾隆时期不可多得的精品。
精品送拍可咨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