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18秋季拍卖会刚刚落下帷幕。拍卖会场次为《应物希古—清代御窑瓷器》拍卖主要涵盖明清瓷器。不少出自重要私人珍藏,并经著录。其中一件清乾隆 青花云蝠纹双螭龙耳瓶以 9,350,000港币的成交价成为本次专场的标王!
下面我们带来了中国香港嘉德秋季拍卖《应物希古—清代御窑瓷器》专场最新成交全记录给古玩元素网的粉丝们最及时的前线报道。(成交价含佣金)
0569
清乾隆 青花云蝠纹双螭龙耳瓶
参考价: HKD 8,000,000-10,000,000
成交价:HKD 9,350,000
尺寸: 高19.8cm
瓶直口微撇,长颈斜肩,圆垂鼓腹,腹下渐收,圈足微撇,形似荸荠,古人谓之「荸荠凳」,为康熙朝新创瓶形,雍正、乾隆官窑多有烧造。通体以青花为饰,布局舒朗有致,口沿及圈足饰一周如意云头纹,上下呼应,胫部饰变形莲瓣纹。器身绘制云蝠纹,蝙蝠翻飞于云间,只只不同,形态各异,祥云迤逦,祥蝠咸集,寓意千祥云集,洪福纷至。颈部对称饰双螭龙耳,龙首高昂,身形矫健,呈S形,尾部卷曲,轻抵瓶肩,具有十足的动感和气势。底落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笔道精练有神。原配嵌银丝镂雕花纹木座,旧配老盒。
LOT 561
霽藍釉小杯
参考价: HKD 80,000-100,000
成交价:HKD 354,000
尺寸: 5.2 cm.( 2 in ) diam.
霽藍釉爲襲承宣德藍釉燒制而成的高溫釉,以釉色靜穆、光亮而聞名,色澤幽藍深邃如寶石,故又稱寶石藍釉,《陶成紀事碑》中稱其爲「仿宣窑霽青」。雍正七年《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記錄:「四月二十六日,太監胡全忠持出:……霽青酒圓大小四件……,說太監張玉柱、王常貴傳著做木匣盛裝,內安隔斷,做黑氈裏外糊黃紙,用棉花塞墊穩,記此。」或爲拍品此類器物之清宮記錄,可見其身份名貴,非同一般。
小杯直口深腹,玲瓏秀美,盈手可握,造型區別于常見霽藍釉杯型,甚爲少見。相類者僅見南京博物院藏清雍正霽藍釉小杯,其造型、尺寸與拍品一致,款識筆法似一人所寫。另有與之相類者,可參照玫茵堂舊藏清雍正檸檬黃釉小杯一對。
內壁施白釉,外壁滿施霽藍釉,釉色湛藍如海,色澤深沉肅穆,美若寶石,勻澤瑩亮。口沿一綫燈草口,靜雅脫俗。保存完美,十分難得。
參閱:《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頁209
《玫茵堂藏中國陶瓷》第二卷,康蕊君,1994年,頁240,圖908
LOT 562
外胭脂紅內粉彩壽桃紋茶圓
参考价: HKD 600,000-800,000
成交价:HKD 708,000
尺寸: 9.5 cm.( 3 3/4 in ) diam.
胭脂紅是一種以金爲著色劑的低溫釉,始見于康熙晚期,至雍正時成爲名貴品種,所見大多爲小件器。杯、碗類製品常見有小墩式碗,馬蹄杯及拍品所示斂口茶圓等。胭脂紅器主要以釉色取勝,故器表一般多素面無紋,內裏加飾粉彩圖案者極爲少見。
與拍品器形尺寸相同,且器內加飾粉彩紋樣的胭脂紅茶圓目前僅見玫茵堂藏品,唯一不同的是玫茵堂此件器內飾水果紋,而拍品內飾壽桃紋,尤爲珍稀。未見相同器物收錄于海內外公私著錄之中,彌足珍貴。
茶圓斂口圓腹,綫條流暢,胎體輕薄,精巧雅致。外壁滿施胭脂紅釉,釉色典雅,色若絳霞。內壁及底施白釉,釉層瑩潤白晰,內心以粉彩飾折枝壽桃紋,繪畫細膩如真,蒼枝虬曲,碩果粉嫩,寓意祥瑞,相似紋樣者可參考鮑氏東方藝術館收藏清雍正黃釉粉彩壽桃紋碗。
拍品無論紋樣裝飾或釉色均延續康熙晚期之風格特點,款識亦接近康熙時期,其中「年」、「制」的寫法與上海博物館藏天藍釉系器物幾近相同,或爲一人所寫。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著《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一書中提到一隻館藏清康雍時期胭脂紅彩酒圓,器形與拍品相類,底落成化寄托款,其中筆法特點亦與拍品相似,可知此類酒圓當爲雍正初期製作而成。
全器典雅富麗,氣韵隽逸,將單色釉素潔勻淨的氣質與粉彩逼真秀妍的風格完美結合,另賦予長壽吉祥的寓意,珍貴難得,可堪寶藏。
參閱:《玫茵堂藏中國陶瓷》第二卷,康蕊君,1994年,頁270,圖957
《鮑氏東方藝術館藏中國陶瓷》下册,瑞士鮑氏東方藝術館,1999年,頁102 - 103,圖219
《上海博物館藏康熙瓷圖錄》,上海博物館、兩木出版社,1998年,頁330 - 333,圖216 - 219
《金成旭映——清雍正珐琅彩瓷》,臺北故宮博物院,2013年,頁309,插圖21 - 22
LOT 563
淡綠釉小碗
参考价: HKD 100,000-150,000
成交价:HKD 118,000
尺寸: 12 cm.( 4 3/4 in ) diam.
我國傳統釉上綠彩系從銅綠鉛釉發展而成,早在漢代就已發明,唐代三彩上的綠釉即爲銅綠鉛釉,明代綠釉的燒造技術在宋元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清代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清代早期,關于綠釉的配製方法,在江西景德鎮傳教的法國傳教士昂特雷科萊有如下記載:「製備綠料時,往一兩鉛粉中添加三錢三分卵石粉和大約八分到一錢銅花片。……以銅花片做綠料時必須將其洗淨,仔細分離出銅花片上的碎粒。如果混有雜質就呈現不出純綠色。」
拍品此種淡綠釉據現有研究資料可知,首見于明弘治時期,之後再無燒造,至清初景德鎮官窑重現,乾隆、嘉慶時期此種淡綠釉僅燒造小碗類器物(參見《明清瓷器鑒定》,紫禁城出版社、兩木出版社,1993年,頁415、460),足見其珍稀程度。
小碗廣口,口沿微外撇,造型端莊飽滿,胎質堅實細白,外壁施淡綠釉,釉面平整光潤,青翠晶瑩,淡雅怡人。淡綠釉屬清代珍貴釉色品種,碗底落六字篆書年款,底款端莊規整,當屬乾隆官窑之精品佳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