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瓷器
清代嘉庆年间(1786~1820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嘉庆朝制瓷工艺完全继承乾隆朝风格,除创作意识形态没有变化外,原料配制、制坯手段、画瓷用彩都遵循旧习,各方面的技巧都十分熟练,皇宫使用的黄釉或黄釉绿彩生活用瓷、玉壶春瓶、诗句茶壶、蒜头瓶、灯笼尊、石榴尊、贲巴壶、多穆壶、月牙罐、葫芦瓶等,从造型到釉彩,不看铭款很难与乾隆器区分开。
富有嘉庆本朝特点的作品有帽筒、鼻烟壶、攒盘、攒碗、带托的盖碗,薄胎瓷器碗、盘、杯、碟、温锅,供西方人使用的汤罐、温盘、面盆、盖盒等也大量生产。很多作品很精细,但各道工序渐显粗糙的迹象已表现出来。比如青花瓷器很多花纹布局不够合理,画法死板,缺乏分明的层次,蓝色线条向釉层浸漫,颜色不明快。罩在上面的釉层稀松,釉面不平,泛青色。这些因素使青花不够明艳。珐琅彩不再在宫中烧制,过去曾以为珐琅彩在乾隆以后停烧,实际是景德镇烧出了十分精细的洋彩,也是与粉彩共同完成画面,但死板,缺乏活力。大量生产的五彩、斗彩、粉彩摹仿康熙、乾隆的风格,追求色调浓厚,画面很满,九桃瓶、百鹿尊、百花不露地瓶等繁缛堆砌,没有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章法,画彩粗率,加之釉面不平,与乾隆瓷器距离越拉越大,这种现象在嘉庆晚期官窑、民窑都反映得很清楚。祭红、霁蓝、冬青、窑变、炉钧、茶叶末等釉色的作品在嘉庆前期水平相当高,可与乾隆制品媲美,但后期水平下降,表现了晚清特征。嘉庆瓷器除官窑署皇帝年号铭款以外,大量流行私家堂名款,达官显贵、地主富商之家所需瓷器多到景德镇制瓷作坊定烧,并在上面署上自家堂名,在当时形成一种风气。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