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中央五周年秋拍预展的现场,我们看到了一组涵盖宋元明各个年代的龙泉青瓷,据大象深入了解的情况,这批青瓷大部分出自京都的一个世家。我们在预展现场巧遇香港古董鉴赏家翟建民老师,请他为我们普及一下龙泉的基础知识!请看我们的视频!
自古以来,日本人对于产于浙江的龙泉青瓷有着特殊的偏爱,以至于对于不同的龙泉青瓷,日本人自己都给与了自己的“冠名”,如把散布着褐斑的龙泉窑青瓷命名为“飞青瓷”,把南宋时代的粉青色龙泉青瓷称为“砧手“,元明时期青绿色的龙泉青瓷为“天龙寺手”,明末与清的青瓷为”七官手”。
龙泉青瓷的烧制始于五代,盛于南宋,其之所以得以风靡海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泉窑地处浙江南部瓯江流域,有温州港口便捷的出海通道。南宋时龙泉窑业迅速发展,瓷窑扩展到龙泉附近的十多个县的广大地区,形成一个庞大的窑系。那一抹诱人的梅子青色便很快成为了南宋对外贸易的畅销产品,而这种畅销持续了数百年。1975年,在韩国西南部的新安海底发现一艘元代沉船,打捞出1万多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占了9000多件,可见龙泉青瓷在当时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龙泉青瓷直接影响到了高丽的思密达青瓷,也被日本人大量的收藏甚至仿造,但是在海外,鼎盛时期的南宋梅子青一直被模仿,但却从未被超越。
在日本公私美术馆和财团藏购的中国古陶瓷中,据大象的不完全统计,只有8件被认定为“国宝”级文物,其中有三件便是龙泉青瓷!(两件宋代,一件元代)
说来很奇怪,在日本被列为“国宝”的中国古陶瓷,几乎全部是宋元茶道具!而明清官窑瓷器却是一件没有!其中原因,一方面,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顶级的清代瓷器大多都流向了欧美。日本所积淀下来的还是老窑瓷器为主。另一方面,日本的茶道兴盛于十六世纪室町时代末期的战乱年代,对于面对刀光剑影的武士而言,茶道或许能够让他们获得在乱世生存所难得的一方宁静,茶与刀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和谐的统一了。而在武士、贵族之间进行的茶会仪式中,那些精美的中国瓷器成为了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不少留存在日本的龙泉青瓷都伴随着许多战国年代的传奇故事。
接下来就请朋友们跟随大象一起欣赏一下留存在日本的精美龙泉青瓷和其背后的故事吧!
#FormatImgID_2# 南宋龙泉“千鸟”香炉
高6.4cm口径9.1cm
重要文化财
名古屋德川美术馆藏
这只南宋龙泉青瓷香炉为经典仿古造型,是日本流传的龙泉青瓷中最有传奇故事的一件。在日本战国时期,它曾经为多位历史名人所珍藏,并演绎出了诸多精彩故事来。千鸟香炉起初是今川家的家宝,1560年桶狭间会战,号称“东海第一弓”的大名金川义元数倍兵力攻打织田氏,却被年轻的织田信长奇袭讨死,之后义元之子今川氏真为保生存,居然把“千鸟”献给了织田信长(把珍贵的茶具献给自己的杀父仇人,杯具啊杯具),后来,信长将其犒赏有功之臣,最终,它为战国时代另一霸主丰臣秀吉所有。
有关它的故事,其中的一则“千鸟掩月”的传说十分风雅,相传一日明月之夜,蒲生氏乡去拜访细川幽斋(两人都是织田信长麾下有名的家臣),蒲生提出了想要欣赏幽斋珍藏的“千鸟香炉”的请求。但幽斋却不太情愿地取出给氏乡观赏。日后,氏乡请教著名的雅士里村绍巴,为何那天幽斋不太高兴,绍巴笑答:幽斋是真正的歌人!《清见海岸》和歌中描述:“清见海岸的云毫不犹豫地冲向浪尖,遮掩住明月的可是那成群的千鸟。”你在明月之夜提出赏“千鸟”是不合时宜的,所以幽斋不悦。
而另一个更有名的故事是,1594年夏,大盗石川五右卫门潜入伏见城的太阁丰臣秀吉府邸,试图刺杀秀吉,但石川一不小心触碰到了太阁府邸中的千鸟香炉,香炉鸣叫,五右卫门因此败露被捕惨死。在《信长之野望》系列和《太阁立志传》系列等日本战国类的游戏中,这件青瓷成为了玩家竞相追逐的宝物了。
如今,这件带有传奇色彩的名件保存于德川美术馆中。
南宋龙泉“马蝗绊”茶碗
高9.6cm口径:15.4cm
重要文化财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这件南宋龙泉窑的马蝗绊同样十分有名,根据江户时代的儒学家伊藤东涯1727年所撰写的《马蝗绊茶瓯记》记载,1175年左右,平安时代末期文武全才的贵族平重盛向浙江省杭州的育王山布施黄金,作为回礼,佛照禅师以本茶碗回赠之,其内侧放置着铺饰缎子的中国制漆器圆盒,可为佐证。
到了室町时期,它成为了足利将军家的传家家宝。据记载,足利义政获得此物之际,因为有些裂痕,因此便用金属将裂痕补住。破裂的部分呈现出如蝗虫般的姿态而获此名。另有一说,因锔钉形状像大蚂蝗,日本人称其为蚂蝗绊。可能是后一种说法更靠谱一些吧。相传足利义政得到此物十分钟爱,甚至派遣使者携带此碗来到我国,恳请当时的大明皇帝照原样再赐一个,可遍访龙泉各窑,已再仿不出如此釉色的物件(明朝的时候龙泉窑已经开始没落了,当然烧制不出宋代如此可人的颜色啦),因此,只能回去给它打蚂蝗补丁啦!近千年来,尽管它有所残缺,但温润的色泽,如月的皮肤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元代龙泉“飞青瓷”玉壶春瓶
高27cm
国宝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这件是流传日本的龙泉青瓷中十分有名的,也是日本人认定的国宝级中国古陶瓷中唯一一件元代的。前一篇的【大象视界】我们曾经介绍到,日本人很重视茶道,而在茶室中,在正中位置所挂书画和插花用的花瓶是最为重要的门面,因此,三件日本国宝级的龙泉青瓷无一例外全部都是茶道所用的花瓶,而日本人认为最为合适的花瓶高度大约就在28-32公分。
元代龙泉窑青瓷上流行涂点褐斑的装饰技法,所施褐斑多为快速随意涂点,日本人称之为“飞青瓷”。飞青瓷深受日本茶道界人士的喜爱与珍视。这件的飞青分布十分具有艺术美感!
它曾经就是我们昨天所提到的江户时代的大阪豪商鸿池家的传家宝,如今藏于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FormatImgID_10# 南宋龙泉“青磁下芜花生”直颈瓶
高23.5cm
国宝
东京ARUKANSYUURU美术财团藏
这个是日本藏三件龙泉国宝的另一件,这件直颈瓶在日本被“青磁下芜花生”,“下芜”是形容瓶的腹部象扁萝卜形,和同时期的南宋花瓶相比,它的线条比例精准,造型端庄,称得上是当时“御贡”的一件青瓷,类似的藏品全球存世只有两只,称得上是南宋时期龙泉窑的极品!
#FormatImgID_11# 南宋龙泉“万声”凤耳瓶
高33.6cm
国宝
大阪府和泉市久保惣记念美术馆藏
这是三件“国宝”级龙泉的第三件了,在所有传世的宋代龙泉窑青釉凤耳瓶中,可能这件是最为出众的一件,标准的粉青色釉,色彩纯正。龙泉窑的重要性,大约就是年代(宋代)、釉色(粉青)、器形(日本人最看重的是30公分左右的茶道用花瓶)和传承(是不是古渡传世的)四项了,如果四个要素都达到了顶级,那就是国宝啦!
日本人给它取了一个十分雅致的名字——“万声”,如果举办茶会正好碰上牡丹或芍药季节,这样的花瓶应该是最上选的茶席花器,青玉般的粉青釉与粉嫩的花色互相辉应,带双凤耳的直颈将贵气的大花以优美盘口托出,有如一幅宋画出现在宾客眼前,这样的意境值得赞叹“万声”吧!阳明文库所藏另一直凤耳瓶被定为重要文化财,名曰“千声”,“千声”相比“万声”自然逊色一筹啦。
南宋龙泉凤耳瓶
高28.8cm
重要文化财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这件也是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藏品,据记载大约是室町时代末期传入日本,为丹波青山家族流传下来的,尽管不如“万声”和“千声”两只那么有名,也称得上是宋龙泉窑最鼎盛时期制作的作品。
#FormatImgID_14#
南宋龙泉牡丹唐草文深鉢
高19.5cm口径22.0cm
重要文化财
静嘉堂文库藏
这件也是我们最近反复提到的战国猛将山中鹿之介之后——鸿池家族流传下来的一件名品。与类似的龙泉青瓷深钵曾在奈良郊外有过出土记录,由此可见,数百年前,日本到底进口了多少这样的龙泉青瓷,而这样一个被悉心对待并且得以完整保存下来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稀有案例,同时也成为了一笔珍贵的文化财产。
#FormatImgID_15# 南宋龙泉“大内筒”
高18.3cm口径8.0cm底径6.6cm
重要文化财
根津美术馆藏
这件筒花生同样称得上是日本茶道界的一件名品,极简的造型,上等颜色的青釉,冰裂纹的开片,铭“大内筒”说明它是周防大内家流传下来的,那它在日本的流传历史至少应该追溯到16世纪早期了。
#FormatImgID_16# 南宋龙泉“筍花生”
高29.6cm口径8.3cm底径12.0cm
重要文化财
根津美术馆藏
“筍花生”意思是从首部到身部饰有数条凸出的弦纹,有一点像笋形的意思。在天文23年(1554)《立花(りっか)図巻》的批注中可见就可以看到“筍花生”的提法,“筍花生”这一名称应该是在室町末期就有的。从日本海域的沉船考古发现,早在14世纪就有此类龙泉作品外销,而这件传世品釉色同样十分顶级,它为十七世纪第四代将军徳川家綱赐予堀田正俊,此后由佐倉堀田家流传下来的。
我们刚才已经提到,判断一件龙泉青瓷的价值,主要看四方面,年代(是否到宋代)、釉色(粉青,梅子青还是豆青)、器形(日本人最看重的是30公分左右的茶道用花瓶)和传承(是不是古渡传世的)四项了。
在东京中央五周年秋拍现场,香港古董鉴赏家翟建民先生为我们现身说法,讲述了龙泉青瓷不同的颜色。大象在这里拍几张照片给大家看看。
LOT2301
宋龍泉蓮瓣紋碗
H:7cm; D:17cm
JPY: 1,500,000-2,000,000
RMB: 75,000-100,000
LOT2302
宋龍泉蓮瓣紋碗
H:7cm; D:17cm
JPY: 2,000,000-3,000,000
RMB: 100,000-150,000
翟建民老师在现场为我们讲解,同样是南宋的莲瓣碗,颜色同样有着微妙的差异。由于预展现场光源十分复杂,即便大象团队用专业的摄影器材,也能难将颜色拍准确,因此,请大家将就着看看。前方一只是颜色等级较高的梅子青,而后一只则只能称为豆青了,因此,它们的估价也有差异。当然,欣赏龙泉窑的美,还是应该去现场看实物!
LOT2310
南宋 青瓷莲瓣纹碗 (一对)
H:5cm;D:13cm×2
JPY 1,000,000-1,500,000
RMB:50,000-75,000
这对小碗拍卖行只定为明代似乎并不太准确,预展现场翟建民老师对于他们的颜色推崇备至,应该就是南宋高等级的“粉青”色了,只可惜它们的器形只是小碗,如果这种颜色配上的是那种30公分左右的花瓶,绝对就是日本国宝一级的名品啦!(当然我们之前也反复提过,要评为国宝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优秀的传承记录!)
LOT2322
明中期 龙泉刻花葫芦形罐
H:19.5cm
JPY 850,000-950,000
RMB 42,500-47,500
明代以后,龙泉窑就渐渐开始没落了,因此,明代的龙泉窑很少能看到宋代那种清脆的颜色。这只葫芦罐翟老师在现场特别提到,因为这样的器形在中国本土极少发现出土记录,应为明代中期日本向中国订制的茶道用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