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tuyang,盛世收藏论坛“陶器、瓷器”版块资深会员,2010年注册为盛世收藏用户。
明末清初(十七世纪),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使景德镇青花瓷器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无论器物造型、纹饰内容及其绘画风格、青花料的运用等方面,都显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因此,古陶瓷学界把这一阶段称为“转变期”。
拙成艺术博物馆现藏天启至康熙中期青花瓷器100多件,涵盖了转变期青花的大多数器型和装饰题材,既有精细的工笔作品,也不乏洒脱的写意佳作。
青花高士雅集图炉
明天启
天启帝是个天生的木匠,荒废朝政,以致宦官当权。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东林党遭到镇压后,正直的文人对朝政已经不抱希望,或闲云野鹤,或谈经论道,或品茗弈棋,“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御窑厂已于万历晚期倒闭,流散出来的瓷艺高手进入民窑,使得民窑的质量突飞猛进,而且装饰风格大变,从而开启了中国陶瓷史的一个新篇章——“转变期”。
青花五子登科图罐
明天启
这件青花罐的画面与《三字经》有关,“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就是所谓的“五子登科”。
转变期青花有哪些转变呢?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画法。在天启以前,民窑青花的画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书画训练,瓷上绘画是与传统书画完全不同的路子,画面讲究抽象和变形;天启以后,随着有较高书画修养的御窑厂画师进入民窑,瓷画出现工笔和写意两大流派。此罐的童子画法接近万历官窑,比较工细,五个孩童,有放风筝的,有玩风车的,有持蕉叶的,有折桂花的,有捧书本的,非常生动。
淡描青花高士御虎图瓶
明天启
画中高士手抚虎头,气定神闲,仿佛身边不是一只老虎,而是被宠坏的“大猫”,而背后的书童则唯恐避之不及。淡描青花的卷云、柳树、车前草等都是典型的天启青花画法,笔法柔韧舒展。
淡描青花牡丹蜻蜓图壁瓶
明天启
瓷壁瓶从宋代开始制作,明晚期非常流行。这件壁瓶是其中工细至极的作品,牡丹的花瓣显得轻盈,叶子好像在微风中摇摆,蜻蜓的翅膀仿佛在震动。其釉质青白,莹澈酥润,像刚从猪油中提起一般。
青花松荫高士图残碗
明天启
这件当属天启青花精品,存世罕见,工艺简单,口缺是重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在如此怡人的山林中,这位高士正在开导他的弟子,刚开口未发音,弟子作揖称谢,这就是“可意会,不言传”。
青花渔乐图残碗
明天启
这件青花碗是转变期写意人物精品,画中渔者意不在鱼,仰头看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悠闲出尘的神态,让人感觉这位渔者的身份不一般。此碗胎骨很薄,青花翠而欲滴,笔法高妙,应该不作为日常餐具使用,而是文人雅士的清玩。
“福”款青花石榴图小杯
明天启
天启是转变期的开始,不但画法出现变化,青花的用笔也在开始发生变化。万历青花的特点是线条细而直,直线条多;天启开始,用笔粗细并用,直线与弧线并重。这件小杯,石榴的枝干转折有力,花、叶、果形成外围的弧线,是很高级的“外弧内直”手法,杯上沉甸甸的石榴,显得大气而凝重。
青花山水碟(一对)
明天启
万历的青花山水已经抽象化了,山、石、树、塔、楼、舟与人全部成为一种“符号”,可以按不同场景任意排列组合。天启的青花山水把这种“符号”以写意的方法表达,创造了一种新的趣味。
这对青花山水碟也许是最早的“漫画”,看这种画完全没有必要思考画中有无深刻的内涵,看到酒旗飘扬,让人想到美酒佳肴,看到高塔,在塔顶应该风光独好,看到扁舟一叶,浪迹江湖令人向往,远山隐没的寺观,在无声地召唤。
明天启四年款青花万不断纹砚
明天启
此砚瓷质较硬,如果不看款识很容易错判为康熙。转变期瓷器年款多出现在香炉和砚台上,带绝对年款的瓷砚是珍贵的断代标准器。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表示吉祥无比。万不断代表吉祥幸福连绵不绝,常作为瓷器的边饰,这块砚的万不断设计独特,有右旋上升之感。
青花花溪渔隐图蒜头瓶
明崇祯
蒜头瓶较为少见。此瓶的画面意味古拙,山含石田之韵,树开八大之风。山石画法有平卧、侧出、倒悬、独立四式,变化多多,人物在大自然中显得渺小,是山水的组成部分,却成为点睛之笔。
青花郊游点化图钵式大炉
明崇祯
崇祯青花的人物题材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历史故事、戏曲插图、高士文人。这件大炉发色翠蓝,画风是典型的崇祯风格。很长时间我都无法破译其典故,直到看了倪亦斌的《看图说瓷》,才知道是明代《昙花记》中的“郊游点化”一段。
仿成化款青花三僧炉
明崇祯
大肚高僧笑容可掬,仿佛已历经人世诸苦,出定后断灭烦恼,返朴归真。老僧在讲经说法,把自己对佛学的理解用通俗易懂的方法演绎表达。小和尚正在月下用功,观至妙处,忽有所悟。
青花渔樵图残碗
明崇祯
此碗是写意人物中的罕见精品,画的是“渔樵问答”,樵者侃得绘声绘色,手舞足蹈,显然是聊到了精彩之处,像极了汉代的说唱俑,渔夫在舟中倾听,他们之间题有“谈机忘岁月, 一啸傲乾坤”。
青花荒村曳杖图碗
明崇祯
此碗画的已不是真山真水,而是画家心目中的山水,称得上是瓷画中的“印象派”。明末写意青花小碗,经常可以看见此类瓷片,但整器就比较罕见了。
明崇祯六年款青花黄公墓志铭
明崇祯
这块崇祯六年款的墓志铭,胎土细白,釉质淡青,细观书法,楷书小而活,每行之间暗刻竖线分隔,字与字之间讲究松紧揖让,形成一种美妙的韵律感。
铭文曰:黄公长子汝瀚,光霁爽豁,虽托迹江湖,常硑精翰墨,盖异途翘楚……次子汝瀛,业陶方杚于公,车业不缀,峥嵘杰翰……。说明这位黄公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当时有名的民间书法家,一个是制瓷高手,这方墓志铭就是两兄弟联手打造的,难怪瓷质与书法俱精。
明崇祯十四年款青花文字砚
明崇祯
此砚做工精细,砚身一圈款写“崇祯拾肆年仲夏月起崘置”,款字遒劲有力,崇祯晚期的器物对转变期青花的断代非常有价值。经汪庆正先生考证,崇祯时期景德镇出现了以“可竹居”为代表的文人瓷画家群体,他们有很高的诗书画修养,在明末清初之际,把青花艺术推向了顶峰。
青花古木秋亭图粥罐
清顺治
此粥罐两面开光山水,以淡描为主,画面明显取自元四家之一的倪云林,画古木秋亭,恬淡而枯寂。开光的空隙绘淡描荷花,荷叶以没骨染就,有明代白阳山人之风。清早期的中国画坛,先后活跃着清六家,金陵八家,扬州八怪等不同流派,或摹古,或写生,或创新,这些绘画流派对当时的瓷画影响巨大。
青花山水清音图钵式炉
清顺治
清初画坛的四僧,反对重复古法,以创新为务,石涛和尚就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大自然给人的感受是丰富的,画中草舍重重倚岸开,仿佛听见朗朗书声;伫立山巅小亭,风声贯耳;远处可见寺庙高塔,诵经声,银铃声,不绝于耳;山后一缕飞瀑入潭,声播数里之外……
青花牡丹寒鹊图筒瓶
清顺治
此瓶绘牡丹寒鹊图,一般来说,牡丹是代表富贵,而立于枯枝的寒鹊,扭过头去,对于牡丹的盛情,采取不合作态度,真实地反映出文人士大夫当时的心态。
青花草庐安处图壁瓶
清顺治
顺治壁瓶罕见,此瓶以披麻皴绘山石,图的上部疏可走马,下部密不透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元代王蒙的山水。
青花玉堂佳器款月下追韩信图盘
清顺治
画师在构图上另辟蹊径,用云雾把两位主角隔开,韩信策马飞奔,天色已晚,萧何能否追得上,真让人为他捏一把汗。
青花玉闵堂制款伏虎罗汉图卧足碗
清顺治
此碗绘一罗汉挑着包袱,骑一四不象怪兽,怪兽龙头凤尾牛身,气势威猛。碗底有双圈楷书“玉闵堂制”,应为文人士大夫定烧。
青花寿星图卧足碗
清顺治
崇祯和顺治时期流行这种精细的卧足碗,此碗在寿字中绘一寿星,这种画法常见于明代,但明代的寿星画得没有这么清晰。
青花山水花觚
清康熙
这件花觚属于很典型的康熙山水,其画面显然受到“江西画派”领军人物——罗牧的影响。景德镇民窑的瓷画是商品,社会上流行的绘画风格,会很自然地移植到瓷器上,景德镇地处江南中心,各种风格流派都得以在瓷器上体现。
青花木兰秋狝图将军罐
清康熙
古玩是能够触摸的历史,能从中看出一个国家的盛衰。《陶雅》曰:世界之瓷吾华为最,吾华之瓷康雍为最。康熙瓷器的确蕴藏着一种雄浑博大的力量。
青花春晴访友图三足炉
清康熙
此炉通景山水,可分为四个画面,分别是“风柳草堂”、“听松书屋”、“春晴访友”、“江头送客”,笔墨近于沈周、石涛一路,清润放逸。康熙青花山水格调高雅,画师已经不是在单纯作画,而是在渲泻胸中的逸气。此炉当为其中翘楚。
青花采莲图撇口笔筒
清康熙
这件是康熙早期的作品,造型敦厚古朴,青花深浓,画笔劲健,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
青花竹石图手指花觚
清康熙
这件小花觚纯粹是掌中玩物,绘一株茁壮的翠竹,得元代墨竹名家柯九思大意,有如淡墨传香,旁边辅以荆轲、野菊、蜜蜂和怪石,饶有奇趣。
青花釉里红桃竹菊石图大盘
清康熙
此大盘双圈底,洒蓝开光青花和釉里红相得益彰,画石用的是乱柴皴,主题是竹石花卉,点染挥挥洒洒,行笔无拘无束,看似漫不经心,其实匠心独运。这种满尺大盘是厅堂中的陈设,法国巴黎吉美美术馆有类似大盘。
青花龟图斋款渔庄雪霁图盘
清康熙
此盘青花蓝分九色,染色技法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康熙画师把影淡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画面营造的氛围极其宁静,两间草舍打消了荒凉之感,曲折的小路和木桥,激起观赏者探幽猎奇的欲望,就构图和笔法论,画家功力不在王石谷之下,而其青花点染之神妙,王步也要自叹弗如。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