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黑地绿彩山水纹瓣口冼
康熙时期的冼,形制较多,有青花、三彩、红釉、天蓝釉、冬青釉等品种。这件黑地绿彩山水纹瓣口洗,上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宽14厘米;器口内敛,与足径相似,腹扁圆,底内凹平坦,滚圆窄圈足;器型灵秀典雅,制作规整,胎釉坚细。
佳士得1995年秋季香港工艺、古玩拍卖会上推出了这件展品,开价为40万至45万元港币,最终以57万元港币成交。
清·康熙·豇豆红暗花团螭太白尊
豇豆红一般施于小型器物之上,以文房用具为主,少有中型盘和碗杯,无大件器。由于豇豆戏釉器烧制难度大,又专限于供宫迁御用,所以流传下来的极为稀少而珍贵,且其中大部分早年已流散到国外,收藏在各国著名的博物馆中。日常所见到的,多数为清末光绪及民国时的仿品。
2001年6月上海敬华拍卖有限公司在春季拍卖会上推出这件清康熙豇豆红暗花团螭太白尊,小口,略侈,短颈溜肩,半圆形腹,浅圈足,腹部暗刻三团螭龙暗纹,器内、器底施白釉,外部器身则于娇艳的红色中隐现点点悦目的绿斑;估价在15万至20万元人民币,以28.6万元人民币成交。
(责编:王鹤瑾、董子龙)
清·雍正·白地釉里红三果纹碗一对
釉里红,雍正时期又叫“宝烧红”。制作比康熙时期更为精细,色调也不象康熙时期那幺浓艳,采用的是轻描淡写的手法。而另一种以釉里红填绘三鱼、五蝠的,红色却很鲜亮。常见品种还有冬青釉地釉里红团龙、团凤盘、碗及天蓝釉地釉里红葡萄十方碗等。
这一对白地釉里红三果纹碗是雍正时期的作品,圈足圆腹,口微侈,碗体为青白色,釉里红呈三果纹,发色纯正,稚拙古朴,为雍正官窑典型器物,上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高12.2厘米。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于1995年拍卖会上推出了这件作品,估价为3万至4万元人民币。
清·雍正·炉钧釉直颈瓶
炉钧釉,为雍正时始烧的新品种之一,系两次入窑烧制的低温釉,具有仿钧窑的釉色。釉中掺有粉剂,因而釉厚不透明;釉面开细小片纹,其结晶体呈深浅不一的红、蓝、紫、绿、月白等色,并熔融与一体,组成各种不同的垂流条纹,有的垂直,有的弯曲,还有的似山峦云气,与斑点交织在一起,布满器身。釉中的红色并不鲜艳,红中泛紫,常称之为“高粱红”。炉钧釉器底、口里的釉面,都于其外壁釉面相一致。底足涂釉或不施釉;涂釉的圈足内底面阴刻四字篆书款识,并有釉汁垂流。胎体较轻薄,胎际覆黑色,足脊尖窄而整齐,亦为其时代特征。
这件炉钧釉直颈瓶,上有六字篆书刻款,高17.8厘米。佳士得1995年秋季香港工艺、古玩拍卖会上推出了这件展品,开价为30万至40万元港币,最终以345万元港币成交。
(责编:王鹤瑾、董子龙)
清·乾隆·仿哥釉八封方瓶
民窑哥釉器造型浑厚圆润,釉质肥厚,釉面呈粉青、米黄或灰白色,多为乾隆时期所制,但一些口部涂有白釉,或器身有铁锈花装饰的器物,其制作年代有的应早于乾隆时期。乾隆时的哥釉器,有牲耳瓶、冼口瓶、荷叶冼、砚、盘、碗和小文玩等。
这件仿八哥釉八封方瓶是清乾隆时期的作品。圈足四方瓶,敛口,器形规整。四面凸起八卦纹,制作工整。上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中国嘉德拍卖会与1995年拍卖会上推出了这件作品,估价为3万至45万元人民币。
清·乾隆·青花礬红彩龙纹盘
乾隆青花的蓝色基调,呈色稳定、浑厚、沉着。但在半个多世纪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至晚期的色调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的变化。早期青花,仍保留着雍正时期呈色不稳而晕散出廓的特征,它是前后两朝接替过渡中的必然现象。此后逐渐形成正蓝明快的色调,呈色稳定,纹饰清晰。
这件青花礬红彩龙纹盘的直径47.6厘米,高7.5厘米。这件展品也是件名品,首次在1984年11月20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当时估8至10万港元,结果以20.9万港元成交;之后,1990年5月15日再次出现于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估价280至350万港元,最后以308万港元成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