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缠枝牡丹纹罐(元)
白釉人首执壶(唐)
展示典型的中国传统手工奇迹,生动描述中华文明的世代风情
山西博物院瓷苑艺葩展厅分为“质朴的北方窑瓷器”和“绚丽多姿的彩瓷”两个单元。前者着力展示独具特色的北方瓷器,从北朝、隋唐的青瓷和白瓷,到宋、辽、金诸瓷,不乏雅致细腻的名窑佳作,更多质朴野趣的民间精品,地方特色鲜明;后者展示馆藏元以后历代彩瓷精品,缤纷绚丽,引人注目。
青瓷,是中国陶瓷中最庞大的家族,成器历史久远。早期青瓷为无奈之举,古人尚未懂控制制瓷时的颜色,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铁元素将原始瓷器不经意的染青。彼时,青瓷独领风骚,一直到南北朝早期出现白瓷,青白二色才开始相较。
北朝青瓷体积硕大,工艺繁复,大量器物都能呈现出时人对宗教的虔诚。两晋时,大量动物形瓷器的出现也是当时许多胡人接受汉化以后而有的明显展示。如昂昂生机的龙柄鸡首壶,便映照了本是游牧为生的鲜卑民族在向农耕生活方式过渡时的追求和乐趣。
唐之前,南方青瓷优秀,随着隋唐结束南北朝的分裂,政治中心确立在北方,安定的大环境为北方制瓷工艺的奋起直追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唐代瓷艺追求张扬,但其中邢窑的白瓷与之相悖。馆藏白瓷人首柄执壶,将中国传统的婴戏荷莲图案形象地用白瓷表现出来,极富生活气息。这种带有浓郁西域色彩的执壶清晰地表明隋唐王朝与西域频繁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国的工匠以廉价瓷土模仿萨珊金银之高贵,大胆的尝试再现了唐人的襟怀。
坐享唐代邢窑创下的名气,定窑重新演绎瓷。随着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阶层的扩大,定窑制瓷装饰,尽其所能朝着媚俗靠近。辽金少数民族对宋人烧制的白瓷不可能熟视无睹,馆藏的介休窑、霍州窑白瓷精品即为山西地区在宋金时代遗留下的历史见证。
“珍珠地划花”瓷枕是产于金国领地的陶瓷品种。金人南侵后,女真族上层贵族被中原汉文化深深吸引,加之游牧民族视野开阔,心胸宽广,制作的辽金瓷器赏花多为盛开的大朵,而少见细碎气象。
柴窑,自明初以来一直为学者和藏家所津津乐道。一句“雨过晴天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给予后人无限遐想。有传说,古代耀州窑址就是传说中柴瓷的真实传承。耀州瓷器的橄榄绿色彰显了北方人的生活态度,其雕刻技法连风带雨,刀刀见泥,精美异常。
金元时期,山西黑瓷烧制遍及全省,装饰艺术发展到很高水平,灵活运用剔花、刻花等技法,赋予单调的黑釉丰富的内涵,宋代文人及皇族显贵们饮茶的首选器具即为黑盏。而斗茶习俗,借黑釉观之,才易分辨其中的毫厘微差以决出高下,善于烧造黑瓷的山西窑口自然不会放过这些经典的用具。
山西博物院有一组工艺美术家们精心制作的泥人瓷器制作场景,真实再现了制作瓷器的过程。景德镇自元代设浮梁瓷局后一直被国人尊为“瓷都”,场景中所展示的复杂精细的制瓷工艺流程中,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操作标准,从此或许可以理解为何中国陶瓷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十四世纪以后,东西方历史走向开始出现大分岔的趋势,明清两代绚丽耀眼的彩瓷更像是帝国夕阳西下时落寞的余晖。
蒙古大军班师之日不仅带回了巨量的物资,也带回了工匠和技术。从元青花瓷器的诞生,可明显看到波斯文化和中国传统磁州窑工艺结合的精彩,器物不凡、恢弘大气,让中国人从中感受到外来文化的亲切。元青花瓷器题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植物纹,尤其是花卉首推牡丹。对牡丹的审美可谓不分民族,不论骑马或农耕,都把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牡丹寓意烘托而出。
朱明王朝建立之初,官场监督尤其缺乏。从馆藏“清水菱莲纹盘”图案上可看出,在本是表达宋代文人恬淡怡然的“苏麻离青”渲染下,瓷器被当朝统治者赋予新的政治意义,期望大臣们“为官清廉”。
瓷器异域文字装饰之风一直在明朝延续,馆藏“天顺青花波斯文三足炉”表面文字正出于波斯诗人萨迪《果园》中的一节,在那么早的时间,萨迪的《果园》就写在中国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器上并被广泛传播,至今看来都算得上是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奇迹。
明永乐时期,随着经济复苏,御窑厂气象一新,瓷器品种急剧增加。受传统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彼时的文化圈开始由扩张转为收缩,黄釉烧造仅限于皇帝御用。以黄寓皇,强调等级,正是农耕民族文化回归的潜意识表现。从嘉靖晚期看,明朝颓势之象可从瓷器质量上露出端倪。细品馆藏“五彩鱼藻纹缸”,发现景德镇自元朝以来的鱼之主体表现构成变得松散漫漶,即使有中心,也没有深厚的凝聚力了。
清初期,满族贵族面对将要统治的广袤国土和亿万汉人难免心存忌讳,而因为“筒”与“统”谐音,此时期传统的“筒瓶”便被赋予希冀“大清一统万万年”的美好祈望。
康乾作为中世纪生产力下中国最后的清平盛世,尽力展现着最后的辉煌。雍乾时期的督陶官唐英呕心沥血刻意将制瓷艺术发扬光大,使得这一时期的瓷器作品不断创新,华丽繁缛,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随着珐琅彩传入中国,中国工匠学会了颜色的层次过渡和客观描述,康熙晚期创烧成功珐琅彩,之后一直是清代彩瓷中的主要品种。当嘉庆国势已开始下沉时,仍有部分瓷器作品留有康乾盛世的气象,馆藏“粉彩婴戏图碗”即为当时杰作。道光以后,近代中国屡遭重创,社会行将崩溃,传统手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羸弱的中国再也无法重现曾经的瓷国气象。
古代制瓷业见证着当时社会的变迁,更见证着农耕文明时期中华文化的辉煌。泥与火凝结出的神奇结晶向世界展示了典型的中国传统手工业奇迹,也向世人生动描述了中华文明的世代风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