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永乐和宣德两朝宫廷制作的藏式佛像,称之为「永宣宫廷造像」或「永宣造像」。这一时期造像有共同的特征,即面部较较宽平,躯体结构匀称,宽肩细腰,造型端庄大方。四肢粗壮,肌肉饱满,细部刻画精细入微。衣纹与装饰皆吸收中原地区传统手法,体现中原地区传统的审美情趣。造像座造型规范讲究。莲花座刻“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六字纪年铭款,字体柔美;铭款从左至右刻写,以迎合和顺应藏族人藏文读写习惯。莲花座下皆有装藏,封底盖中央部位刻画十字金刚杵,固定封底盖的方法为剁口法,并采用中原传统失蜡技术,铸完后进行镀金处理,金质纯厚,亮丽悦目。整体而言,此时期造像的造型完美,材质优良,工艺精湛,流光溢彩,彰显出雍容华贵的皇家艺术气派。
根据首都博物馆黄春和老师估算:全世界现存的永宣造像大约超过400余尊,其中,国内有300余尊,分布于各大博物馆以及各公私收藏手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北京故宫博物院院藏的那些永乐造像。
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明永乐,通高19.2cm,底宽12cm,底厚8.9cm
观音菩萨面相浑圆,神态祥和。头戴五叶宝冠,高扁发髻,袒上身,璎珞、臂钏雕饰精美。腰束长裙,衣褶折叠流畅,右舒坐,右腿自然下垂踏小莲花,左腿盘曲在莲座上。身体略向右倾,闲适自如。右手牵莲花茎抚座面,左手当胸握经箧。端坐于仰覆莲座上,莲瓣尖上卷成三颗圆珠状,覆莲瓣下雕刻一周三角形花瓣装饰,莲座高大华丽。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
铁鎏金大黑天立像,明永乐,通高21cm,底宽15.5cm
清宫旧藏
大黑天梵文音译为玛哈噶拉,起源于印度,原为财富之神、战神,传入西藏成为藏传佛教中护法大神,具有帐房保护神、战神的属性。此像为罕见的铁镏金像,裸露的肌肉呈铁黑色,以应大黑天的颜色。宝冠、璎珞、飘带、莲座等处局部镏金,色彩对比鲜明。大黑天三目圆睁,须眉立起,怒目而视。头戴五骷髅冠,发髻正中坐阿弥陀佛,左手托噶巴拉碗,右手持银制钺刀。胸前挂人首项蔓、珠宝璎珞,长蛇装饰。两短腿作蹲踞姿势踏仰卧神。全身披挂华丽繁密的璎珞珠饰,长帛绕身翻卷,动感强烈。装饰繁缛华丽,雕刻精细入微,形象怒而不凶,憨态可掬。座面刻款:“大明永乐年施”。
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明永乐,高22cm
此释迦牟尼像,绀青螺发,顶有鎏金宝珠,面庞圆润,额有白毫,修眉细目,双眼略向下视,直鼻,唇微张,双耳下垂,耳垂中空。颈施三道弦纹,身穿袒右肩袈裟,结跏趺坐,右手施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底座为双层仰覆莲座,仰莲花瓣略短,覆莲花瓣稍细长,仰覆莲瓣之间夹成锐角,莲座底部略大于上部,平稳匀衡。莲座上下层各镶嵌一周整齐的连珠纹。基座上部中间錾刻“大明永乐年施”款。 永乐款铜造像素以衣饰华丽精美、装饰丰富繁缛称著于世,尤其是宝冠、缨珞、项饰、耳珰的精细雕刻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此件造像简洁生动,质感极强,所用铜质之精,鎏金工艺之美,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神情表达之准确,洵为有明一代佛教造像的上乘之作。
铜鎏金文殊像,明永乐,高20.5cm,宽14.5cm
文殊头戴宝冠,绀发,宝缯在耳后扎花结,呈“U”字形。面庞方形,修眉细目,眼睛微闭,庄重中蕴含慈祥,鼻高直,耳饰珰。颈有三道,胸饰璎珞,著披帛,下身穿裙,双手持莲茎,两肩各有莲花一朵,莲花上放置经箧和宝剑。结跏趺坐,臂、腕、足有钏。仰覆莲花座上饰连珠纹,座上部錾刻楷书“大明永乐年施”。
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为了政治上的需要,铸造了一定数量的佛像及法器颁赐给西藏的高僧和政界要人。这类佛像,除现存西藏文物管理部门者外,故宫博物院尚收藏20余件,题材包括文殊、弥勒、观音、尊胜佛母等,其衣饰华丽精美、丰富繁缛,有明显的宫廷造像风格。
永乐款铃杵,明永乐,高22.5cm
清宫旧藏
这套铃杵为明永乐年间所制,内铸“大明永乐年施”,由明代宫廷制造。铃为杵形把首,上有佛首覆莲,并铸有六字真言及璎珞、金刚杵等纹饰。杵为铜镀金五股杵,两端皆出五峰,代表五佛五智。
铃是藏传佛教常用法器之一,也称为藏铃、金刚铃等,常在修法时摇响,是诸尊警告有情,使之喜悦的法器。因其体坚固,故称金刚,又因其形为五钴形,故亦称五钴铃。藏传佛教视之为代表智德的法器。
杵是佛教法器名,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用以示坚利之智,是断烦恼、伏恶魔的法器。用金、银、铜、铁或硬木制成,长八指至十六指,其中以十六指为上,十二指为中,八指为下,两端有独股、三股、五股。一般认为金刚杵象征菩提心,不持金刚杵念佛,念佛就达不到目的。
永乐四年(1406年),西藏尚师哈立麻千里迢迢,到南京觐见永乐帝,受到隆重的礼遇。此铃杵即在永乐帝赐物之中。
铜鎏金宝生佛坐像,明永乐,通高21.2cm,底宽13.3cm,底厚9.5cm
宝生佛为五方佛之一,主南方,代表平等性智。此像身着菩萨装,头戴五叶宝冠,发髻雕刻精细,缯带上飘,垂轮式耳环。面相丰满,双目细眯,嘴角含笑。袒上身,肩披帛带,下裙褶纹起伏,流畅自如。右手结与愿印,左手结禅定印,全跏趺坐。仰覆莲座莲瓣尖端上卷,呈三颗圆珠状,上下边缘饰联珠纹。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
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明永乐,通高21.4cm,底宽12.2cm,底厚8.5cm
清宫旧藏
观音菩萨坐像面相丰满安详。头戴五叶宝冠,高发髻,袒上身,璎珞、臂钏雕饰精美。腰束长裙,衣褶折叠流畅,右舒坐,右腿自然下垂踏小莲花,左腿盘曲悬起,左足架在右膝上。身体呈三折扭姿态,闲适自如。右手牵莲花茎抚座面,左手在胸前握经箧。仰覆莲座,覆莲瓣下雕刻一周三角形花瓣装饰,莲座高大华丽。莲座侧面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
铜鎏金金刚萨埵坐像,明永乐,通高21cm,底宽13cm,底厚9.2cm
金刚萨埵坐像面相丰满,双目俯视,嘴角含笑,神态安详和悦。头戴五叶冠,冠带呈U字形紧贴耳部向上卷曲,垂轮式耳环,披帛由肩前下垂缠绕双臂垂于身后,宝冠佩饰规整,雕琢精美。全跏趺坐,双手牵莲花茎,施说法印,身侧两枝莲花花蕊中立金刚铃、金刚杵。此像神态端庄,工艺精美。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
“永乐”款铜镀金弥勒像,高23cm
弥勒面相方中见圆,丰满端正,五官匀称,眉眼细长,静穆柔美中略带笑意。细腰宽肩,肩、腰呈倒三角形,肩上有莲花与壶各一。宝冠、缨珞、项饰、耳当等装饰繁缛。底座为双层仰覆莲,莲座上下各有一周镶嵌整齐的联珠纹,座上部中间錾刻“大明永乐年施”。
“永乐”款铜造像是明朝廷专为颁赐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宗教界上层人士而铸造的。铸造者选用了上乘铜材与先进的铸造技巧,融合藏、汉两地造像风格而成。“永乐”款铜造像豪华精美,在众多造像中独树一帜,别开一家风貌。
铜鎏金秘密文殊菩萨坐像,明永乐,通高19.5cm,底宽11.8cm,底厚8.5cm
清宫旧藏
文殊菩萨坐像一头四臂,面相浑圆秀美,垂目俯视,神态安详。头戴五叶宝冠,袒上身,细腰束裙,褶纹转折自如,起伏流畅,潇洒飘逸。主臂右手上举持剑,左手结期克印牵莲花茎,另外两手右手持箭,左手上举持弓,全跏趺坐。端坐于仰覆莲座,莲瓣细长挺拔,上下边缘饰联珠纹。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
铜鎏金秘密文殊菩萨坐像,明永乐,通高21cm,底宽13cm,底厚9.1cm
清宫旧藏
此坐像一头四臂,面相方圆丰满,双目俯视,神态庄严。头戴五叶宝冠,袒上身,细腰束裙,披肩长帛垂挂于前臂。主臂右手上举持剑,左手结期克印牵莲花茎,另一右手持箭,左手上举持弓,肌肤丰满,姿态端正,全跏趺坐。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
铜鎏金绿救度佛母坐像,明永乐,通高19cm
绿度母为二十一救度佛母之首,传为观世音菩萨所幻化,在西藏深受人们的崇信。此像头戴五叶宝冠,冠叶细小,冠叶间距大,冠箍前垂流苏形璎珞,华丽优美。像修眉广目,面型圆满,仪容端庄秀丽,姿态典雅。右舒坐,脚踏小莲花,左手拇指与无名指相捻结施依印,右手结与愿印置于膝上。长裙衣纹自然流畅,裙摆垂盖莲座。身材比例准确,肌体线条匀称柔美。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
铜鎏金金刚萨埵坐像,明永乐,通高21cm,底宽15cm,底厚10.8cm
金刚萨埵面相丰满端正,三目圆睁。头戴花冠,雕饰精美,高发髻盘卷染蓝色。袒上身,肩披帛带,婉转绕臂垂于身后。佩饰璎珞、臂钏。右手所持金刚杵已佚,左手握金刚铃。细腰,小腹部紧收,腰束裙,衣褶转折流畅,全跏趺坐。下承仰覆莲座,座上下边缘饰联珠纹。座面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
铜鎏金金刚萨埵坐像,明永乐,通高26.5cm
清宫旧藏
金刚萨埵坐像头戴五叶宝冠象征五佛严顶,束发缯带双飘于耳后,双耳垂饰大耳珰。圆面朗目,嘴角上扬,微含笑意。上身袒露,通肩披帛带,胸前、腰际佩挂璎珞,四肢、手足各以臂钏、手镯、脚镯等为装饰。左手持金刚铃握拳安于腰侧,表以大智慧清净法音惊觉一切有情归于正道;右手持五股金刚杵安立心际,象征着如来五佛五智。莲座正面由左至右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
铜鎏金尊胜佛母坐像,明永乐年造,高19cm
佛母头戴宝冠,三面八臂,手中持化佛、十字交杵、弓箭、绳索、宝瓶等物,结跏趺坐,二飘带从腿下前伸至座前。底板中刻阴阳纹,外为杵状物,有连珠纹装饰,施朱,表面银亮,此均为“永乐”、“宣德”款铜造像的典型特征。
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为了政治上的需要,铸造了一定数量的佛像,以颁赐给西藏的高僧和政界要人。这类佛像面相方中见圆,五官匀称,眉眼细长,静穆柔美,略带笑意,衣饰华丽精美,为明朝初年宫廷造像中的精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