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瓷以色泽艳丽、层次分明、画工率意颇得收藏家的青睐。“清一代”、康熙青花“独步本朝”的说法,在学术界和收藏界已达成共识。现今我们看到的康熙青花瓷,大量为民窑器。清代贵族使用的优质青花瓷,一般来自民窑中的“官古器”。关于康熙瓷的鉴定,总体上从胎、釉、型、画、款、色、等诸多方面入门。
康熙前期胎体虽然较精细,瓷质坚实紧密,但仍未能摆脱明晚期厚重的特征。到了中晚期,才变薄,接近于雍正的轻薄俊秀。现代的高仿康熙瓷器物,其胎体厚薄均匀,入手沉稳凝重,胎薄却过于轻薄。胎体有粗细两者,细的不像真品的滑润细腻,细抚摸其有粗糙的感觉,从胎体上很难区别其真伪。
康熙器釉质细润,紧密融合于胎骨的上面,截然一体。有白色釉、清色釉、粉白釉的美称。这种釉色在现代仿品中很难见到。现在运用的是一般的透明釉,虽也细润,但是火气太大,显得格外刺眼。现在的仿品,做旧手法很多,对于火气的处理,一般采取打磨或酸性药水浸泡,打磨处理,表面有细微的划痕,浸泡的话,表面过于粗糙老旧。
康熙青花画色区别:1、宝石蓝,康熙青花的最纯正的色。在明代末年崇祯以及顺治时期已经见到,康熙青花使用的上等的精选浙料,加上认真淘洗,反复研磨。才使青花发出如此的呈色,好的一色纯蓝,稍次点的是蓝中带紫。
2、偏灰蓝色,这种色调多见于康熙早期,是由于原料配比和烧成气氛等要素未能经严格掌握所致,和宝石蓝相比显得较差。
3、浅淡青花,这种色调康熙各个时期均有,但是以后期居多。现代的仿品中青花发色大多是偏灰,有些发蓝也是没有真品那樣的浓翠,仿品中的山水画也无法达到“墨分无色的效果”。
康熙青花款识非常复杂,现主要有官窑款的“中和堂”款和干支年号的“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落款“中和堂”款识的器物,除了古铜彩器物外,多为青花釉里红盘,这种器物在传世品中具有一定数量的,有大小两种。现代仿品中此类小盘已经出现了很多,但是绘画技法却远不如真品,现代仿品的画风松散乏力。最重要的区别是釉里红的发色不能够达标,大多现淡褐色,显得发灰暗。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