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又名“洋彩”“粉彩”,属于釉上彩瓷器的一种,其工序为拉坯施釉入窑烧制后,再在釉上绘彩,之后二次入炉烘烧。粉彩最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是在“五彩”和“珐琅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使用一些西洋方法调制出颜料,比传统的五彩瓷更丰富,故名“洋彩”;而二次入炉烘彩的温度大约为700℃,比烘烧五彩瓷的800℃略低,所以其色彩质感显得比较柔软,故又名“软彩”。
进一步对粉彩进行分类的话,又可分为“白地粉彩”和“色地粉彩”两大类。顾名思义:“白地粉彩”就是在白胎透明釉上绘粉彩图案,康熙、雍正时期都只见有白地粉彩瓷器。而乾隆时期国力昌盛,奢靡之风盛行,表现在瓷器上,则是富丽、繁缛的装饰风格大行其道。“色地粉彩”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即在某种颜色釉瓷的基础上绘粉彩纹样,如红地粉彩、绿地粉彩、黄地粉彩、蓝地粉彩、紫地粉彩等等。
文中此棒槌瓶通体高44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为11.2厘米,盘口,短直颈,圆折肩,圆筒状长腹,腹上部略宽,下部则稍窄,圈足,底部为平切式二层台,底部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是典型的清代康熙年间棒槌瓶的特征。腹部以黄釉为地,在黄地上再以红、绿、蓝等色彩分绘四幅四季花鸟纹,其上的花卉与鸟交相响应,相连的折枝花,在青翠的绿叶映衬下,绽放着红、蓝两色花朵若干,十分娇艳,显出一股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之感,具有浓浓的富贵之气。而其整体构图和谐大气,充分展现了“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的意境,制作难度工艺极其复杂,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极高!
清代康熙时期是我国制瓷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每件瓷器上常常会运用多种工艺技法,如文中这件黄地粉彩四季花卉棒槌瓶,采用了黄地、粉彩多种技法于一身,让人赞叹不已。此瓶制作精美,线条流畅,色彩丰富绚丽,富丽堂皇,腹部描绘鸟语花香的祥瑞情景,寓意吉祥如意。底落款“大清康熙年制”款,底釉白中闪青,纹饰精美,当属清代粉彩瓷中的精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