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1日,由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工艺美术系承办的“汲古·融今——传统金属工艺当代转化和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是“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年度项目“文化之美·金有所属”的系列活动之一。
国际研讨会现场
文化之美·金有所属项目宣传片
国际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11位金属工艺专家,围绕“汲古:传统金属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融今:当代金属工艺的创新性发展”两大主题,向300多位与会听众发表主题演讲。
在“汲古:传统金属工艺的创造性转化”的主题下,共有5位嘉宾发表了演讲。其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唐绪祥教授以《錽(Jian)金工艺》为题,详细介绍了与铸铁工艺同期出现的鋖金工艺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希望这种悠久的工艺可以被更多的人熟悉和研究,实现创造性转化,使其具有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演讲嘉宾唐绪祥教授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的前田宏智教授在他的演讲《日本金属工艺,制作与教育》中,深入挖掘、介绍日本传统金属工艺的核心所在,并且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传统的金属工艺在现代艺术品之上的应用,以及新的价值观的制作行为和表现行为的再构建。
演讲嘉宾前田宏智教授
云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鹤庆银器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寸发标先生从白族传统银质工艺出发,介绍了他所在的新华村历史上金银器的发展情况,以及今天的匠人们所做的创造性尝试。
演讲嘉宾寸发标大师
韩国首尔大学徐道植教授以《韩国的工艺振兴政策与支援事业》为题,以“韩国工艺设计振兴院”和“韩国文化财财团”两个机关为案例,向观众介绍了韩国政府在传统工艺发展方面的政策与活动,让听众了解到韩国政府在传统工艺现代化方面的诸多尝试。
演讲嘉宾徐道植教授
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个旧锡器制作技艺”代表人赖庆国发表演讲《艺·器之道—于是用得趣·于趣悦用》。他立足自己一生的创作实践和工艺传承,从人与器、器与艺的传统工艺文化及传承关系角度,以哲匠的气质向我们展示锡工艺的魅力。
演讲嘉宾赖庆国大师
本主题的嘉宾不约而同都找到了一条主线,就是文化的传承。正如学术主持王晓昕副教授对上述演讲的评价,他说:“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应该是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资源形态的认知转化为一种具有当代的价值形态的认知。”
学术主持王晓昕副教授
研讨会下午场以“融今:当代金属工艺的创新性发展”为主题,由清华大学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共有6位嘉宾在本主题下发表演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周尚仪教授发表演讲《文化传承中的当代金属艺术创新实践》,她从自己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选取数个经典设计案例与听众分享,通过对创作过程的展现和文化元素分析,尝试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金属艺术创新实践之间的联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案例和方向。
学术主持陈岸瑛副教授
演讲嘉宾周尚仪教授
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宋慰祖先生作为清华校友,作为北京工艺美术产业平台的搭建者、服务者,发表了演讲《关于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再思考——从锡工艺品谈起》。他以云南锡工艺为例,提出了传统技艺“加工制造能力低”和“创新不够”两大问题。认为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以及知识的互动,在学习和借鉴中促进传承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要注意平台的搭建,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打造工艺美术品牌,并做好市场推广工作。在市场的推力下,激活传承人的创新能力和工艺品产业的制造能力。
演讲嘉宾宋慰祖先生
来自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的赵丹绮副教授,则以粟纹法创新为案例,为金属工艺创新提供一种路径参考。在她的演讲《起·点-古代粟纹法之创新思维》中,她通过对2600年前就已经实现的粟纹法技术原理的解析,认为现代创作中可以尝试摒除以珠粒为装饰性图纹的思维,而将其视之为主结构性之建构单元,突破传统工艺造形思路,将此数千年的古法重新转化成现代工艺作品。
演讲嘉宾赵丹绮副教授
之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APEC会议集贤亭景泰蓝斗拱制作者钟连盛大师发表演讲《国之“重器”的继承、创新与发展》。他以自己在景泰蓝领域数十年的设计、制作经历,向听众介绍了景泰蓝的前世今生,以及近些年景泰蓝在室内、景观设计领域的创新性使用。
演讲嘉宾钟连盛大师
北京工美设计研究院院长申文广先生,则以自己参与设计的多件国礼为例,向听众介绍工艺美术在国礼设计中的运用。他认为技术是造物的一种方式,且在造物的过程中,应该遵循造物原则,体现造物的文化,同时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符合时代的需求,他称之为“道”。
演讲嘉宾申文广先生
中央美术学院首饰专业教师,现任专业教研室主任刘骁先生发表演讲《“九龙壶” —— 錾刻工艺的主体性研究》,他以云南新华银器村经典银器产品“九龙壶”为符号,通过一系列视觉实践试图探讨当地银器制作技艺背后的师徒制度和状况,并呈现“师傅、徒弟、匠人、创作者”等不同角色和身份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展现云南传统金属工艺的当代性。
演讲嘉宾刘骁先生
11位演讲嘉宾立足各自的研究方向,基于自身多年的设计实践经历,从多个角度与听众分享了自己在金属工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方面的思考和尝试。正如论坛总策划苏丹教授在发言中所说,“新材料的诞生、社会形态的变化,使得传统工艺面临巨大的挑战,甚至有失传的危险。但人的智慧,人对美的坚持、对传统的眷恋成功抵住了时间的洪流。我想这就是传承的力量。”
论坛总策划苏丹教授
论坛海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