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横行、伪劣充斥......总有那么一小撮“不守规矩”的人扰乱着工艺美术市场的正常秩序,肆意盗取他人创作灵感、通过恶意低价进行竞争...... 对消费者和手艺人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工美行业对此类“假手艺”、“假作品”更是深恶痛绝。
在一系列监管体系已经不断完善的现代,山寨手工艺品仍不能完全杜绝,那么在科技手段不那么发达的古代,古人是如何打假的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丝绸和陶瓷,曾经是中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中国丝绸和陶瓷的品质能够独步世界,除了技术,还有一项更我国古代的独家规矩:标准化生产!
从秦朝开始,标准化生产已具雏形。唐朝以后,要求更细化,官营作坊的工匠,必须四年以上训练才可上岗。明朝时,官方作坊有了“质量追溯期”,所有的纺织工匠,皆按纺车编号。若有质量问题,可追根溯源!
后期甚至出现“黑名单”制度,工匠出一件次品,便记录在案,出到三件基本就丢饭碗,所以,为了生计,必须将每一件活都做到精细。如此零容忍,才造就丝绸陶瓷贸易的盛况。
全面细化的追责制度
中国许多古建筑能够经历千百年风雨洗礼,完存至今,离不开强大的营造技术,也得益于一项制度:物勒工名。即建筑竣工后,刻上监控与工匠之名,若出现建筑质量问题,严肃追责。
北宋时期,一本神书的问世,从根本开始,便杜绝了豆腐渣工程出现的可能性,此书便是《营造法式》。关于建筑的所有硬性标准,全部记录在册,关于用料、造法等方方面面都有据可查。
▲古建筑构造
▲《营造法式》
重视品质的高手艺工匠
虽说古代手工艺规矩繁杂。但要打造一件精美的作品,更需要高手艺的工匠!
对一门手艺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打磨,造就了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辉煌成就。在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下,手艺人凭借精湛的手艺,能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社会环境对手艺人的认可,更推动了手艺的进步,到如今我们才能欣赏到如此精妙绝伦的传世精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程立雪 010-80480998-799clx@artron.net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